59个展览:珠三角15个艺术机构的年度展览计划
每年年初,《打边炉》都会围绕艺术机构做两类梳理工作:回顾过去一年的出版情况以及面向未来一年的展览计划,今年已是该系列整理的第三年。
与过去发布的展览计划相较,今年参与的艺术机构是往年的两倍,展览计划数量也达新高。而其中备受期待的展览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的广州影像三年展,以及顺德和美术馆的开馆大展。
更有趣的是,通过横向比较近日发布的年度出版发现,展览计划显得“热闹”许多,在年度出版逐年“萎缩”的情形下,展览活动却持续增长,这显然是一个重展览、轻出版的现实写照,但展览现场散去后,我们能够留下的是什么呢?
《打边炉》编辑部
广东美术馆
01
边界的自觉
学术主持:王绍强
策展人:何明
专论:赵健、郦亭亭
展览时间:2020年1月7日-2020年2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0-12号展厅
在当今世界里,边界不再能成为领域划分的绝对准则,曾经高筑的边界在不同学科知识的激烈碰撞下被侵蚀,艺术世界也随之展现出全新的姿态。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催生出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形式,这种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边界自觉打破限定,呈现出艺术形式的迭代与新生。
“边界的自觉”是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学术展览,广东美术馆旨在通过本次展览,邀请21位艺术家一同探讨有关艺术与设计边界自觉,在观念、创意、形式与表达以及思想层面上的一种自觉探索与可能。
02
花语@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
学术主持:王绍强
策展人:吴洪亮
展览时间:2020年1月-2020年2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号厅
花语无声,春风无形。花语@春风,是万物复苏的大地上最美妙的窃窃私语。1971年,当汤姆林森将@作为分隔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时,这个符号就被赋予了“关联”的意义。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意味着专门的问候,在公开状态中建立起更为亲密的私人联系。在此展中,@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链接方式。
人总爱为花讲述各种故事。花与流水,空把多情付无情;花与泥土,讲述牺牲和守护。花可以温婉、蓬勃,就如女子和孩童;花也可以庄重、大气,象征城市和国家。对广东人来说,花是日常。插花、制香、品茗、饮食、起“花名”,生活处处有花影。开国将军陈毅就曾有“攘攘人百万,个个买花归”的诗句,可见广州花市之盛。
和花一样美妙、丰盈的是艺术。在一个迎春的时刻,一个爱花的城市,举办一场“花语@春风”的展览,是优雅与幽然的相遇。应时,应景,更应市民的心。此次展览以广东美术馆馆藏花木作品为基础,同时引入包括雕塑、装置、互动多媒体在内的当代艺术作品,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花艺活动带入美术馆,让观众在“花花世界”中欢度佳节。
03
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
策展人:王绍强
展览时间:2020年1月-2020年2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5、6、8、9号厅
丁立人(1930- ),浙江台州人,现居上海。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民俗艺术专家。丁立人擅用彩墨、雕刻、剪纸等艺术手法,他广泛汲取中外民间艺术营养,突破了西方自然主义和东方文人绘画的思想,创造一条崭新的艺术风貌。本次展览将展出其2014-2018年间创作《西游记》系列重彩作品一百幅,也是此系列作品的首次集中展出。作品富有视觉张力,画面上浓厚强烈的色彩对比、朴素稚拙的笔触、夸张的形体结构,体现出艺术家天真烂漫、睿智而淳朴的内心世界。
04
给我一支毛笔——杨诘苍个展
策展人:杨天娜
展览时间:2020年2月-2020年3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第5、6、8、9号展厅
三十年来,杨诘苍持续活跃在全球当代艺术领域,他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毛笔。即便他在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媒介,但绘画——宣纸水墨和绢本工笔——以及重墨书写仍旧是其创作的核心。然而,杨诘苍并不认为自己是单纯的画家或书法家。他常以生活于当下的文人自居,而写和画则是他参与其中的行为方式。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策划,是继上海民生美术馆展出之后巡回展览,也是杨诘苍迄今为止在国内最大规模的个展,共展出艺术家20组作品,着重介绍艺术家30年多来的纸笔墨创作和部分相关联的影像和裝置作品,这是杨诘苍在欧洲三十年来坚持使用毛笔参加国际众多艺术展览的精选作品的荟萃。
05
“在思想中——当代中国艺术的缘由”
策展人:王春辰
展览时间:2020年3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号厅
中国的艺术发展进入了又一个历史的阶段,可谓是类型齐全、风格多样、内涵丰富。艺术构成了当代生活的新样态,同时构成了一种艺术的故事,就像历史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有其来源,有其内在的逻辑,有其历史的必然,而进入到今天此刻,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艺术需要一种远距离的历史透视,需要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扫描,其宗旨则是为未来留下踪迹和路标,昭示着那个曾经发生、曾经存在、曾经歌咏的艺术时刻。
本次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在思想中——当代中国艺术的缘由”专题研究展,由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王春辰策划,延续其近年研究、策划当代中国艺术展览的线索和学术理念,努力再访中国的艺术生态现场,以历史情境还原当代中国艺术的故事,以艺术理念为经纬,揭橥当代中国的艺术特质,为历史立传。20世纪以来的艺术一直是在艺术史的建构中不断再访与构建,以艺术家的不休止的旺盛创作为基点,以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研究为加持,艺术史的建构与解构即在其中完成。理论与历史是我们建构未来的基石,故本展以艺术家为个案,显示各自的艺术实践的缘由和思考,将艺术家的思考点作为一种观察方法进入到当代中国的艺术现场中,从而展示中国情境与世界对话。
06
无言之诗——全球艺术实践中身体与语言的多元观念
策展人:托马斯·艾墨思(Thomas Eller)、王绍强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020年4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5-12号厅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肢体语言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口头语言只占不到百分之十。因此,展览将通过激活观众的身体记忆,提供熟悉的和陌生的体验,来了解“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必须说些什么。我们观察当代艺术家是如何看待和阐释“身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艺术家创造的不同叙述和艺术家作品的内在情感、心理、文化和个人化的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将来自亚洲及其他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汇集在一起,为展览的参观者提供各种经验,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和世代之间关于视觉体验的相似性和差异。
07
Printjam版画艺术展
策展人:王绍强
展览时间:2020年6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0、11、12号厅
Printjam是当前欧洲极为活跃的艺术团体。这个团体由Ronald de Bloeme(荷兰)、Wernher Bouwens(荷兰/法国)、Christoph Ruckhäberle(德国)、Thomas Siemon(德国)和Edouard Wolton(法国)在2013年成立,他们强调印刷中的实验性和即兴。
创作过程先由五位艺术家独立制作版画,随后他们从各自的版画中抽取元素,通过即兴的方式组合成多种不同的集合。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能量和丰富的颜色和形式组合。而这种强调意外和过程的方式在版画和印刷中也是罕见和极具特色的,在printjam中,印刷成为了真正的创作过程,而不是实现图像的工具或方式,他们的作品在一步一步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他们的形式和外貌。
本次展览将展出printjam团体100余件作品。展览通过板块的划分,平面和空间的独特设计和布局,让观众在直观感受到printjam中每位艺术家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他们在集体创作中对个性和共性的融合,对意外和控制的平衡,对版画和印刷的边界的突破。
08
广州影像三年展2020
总策划:王绍强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3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12号厅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为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际性摄影双年展之一,基本宗旨是“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参与和推动中国的当代摄影及文化的发展”。当下,广东美术馆立足于媒介现象发展的观察与思考,把研究的重点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拓展为更具包容力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力图在更具开放性与方向感的工作中推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广州影像三年展2020”将坚持品牌的基本宗旨,并呈现当代影像发展的趋势与动向。
09
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
展览总监:王绍强
指导老师:丁宁
策展人:张芬
展览时间:2020年2月-2020年3月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10、11号厅
“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由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该项目尝试达成当代艺术的共享,共享的目标群体是普通健全观众,以及有视觉障碍的残障人士。我们一直把视觉障碍当成视觉艺术、甚至艺术接受的屏障。该展览的策划源头的确是为视障观众而起,但我们并没有把该展览的受众局限于这部分特定人群,展览希望尽力做到的是:于此项目之中,视障观众能看到的,健全观众也能看到;健全观众能看到的,视听障观众也能看到。至此,我们会萌生一个更有趣的设定:视听障观众看不到的,健全观众也无法从这个展览上看得到——这便在有限的观展时间和有限的展厅容积里策略性地实现了短暂的“平等”——这是一种生理和物理上的公平,我们希望利用艺术的理想世界制造这种罕见的瞬间,跨越身体机能上的差异,通过艺术之可能性,相互体谅,相互拥抱。展览寄希望于通过艺术告知差异的存在,试图启发承认、启发理解、启发包容,而非消解差异的。展览分为“你的眼睛”“我的眼睛”“新眼睛”三个部分,计划邀约艺术家约11位,艺术类型包括雕塑、摄影、录像、装置等。
广东时代美术馆
10
林丛欣:猪仔叹和毒物赋
策展人:蔡影茜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1日-2020年5月24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林丛欣是一位生活居住在洛杉矶的艺术家,她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并融合霉菌、发酵、染料等有机材料及过程,跨越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种族修辞、致瘾性药物史与植物学等领域。有感于美国语境中对移民和有色人种的种族化描述,林丛欣试图重新审视苦力贸易与鸦片的关系,并将中国南方与美国加州,帝国主义与全球南方的复杂历史,以物质性猜想的方式联系起来。艺术家会在时代美术馆的空间中重现中世纪的“投石机”和“黑死病医生”,并将塔可夫斯基电影《索拉里斯星》中的末日场景投射到美术馆独特的空间当中。“林丛欣:猪仔叹和毒物赋”属于时代美术馆2018年启动的“前景”系列,展览中的新作由时代美术馆、戈维特布鲁斯特艺术画廊、斯派克岛艺术中心三个机构联合委任,并将于广州展出之后,巡回到新西兰新普利茅斯(2020年8月)和英国布里斯托(2021年1月)。
11
格物致知。
或一则关于喷泉、地砖、锡、银币、石头、贝壳与人的故事
策展人:谭悦
展览时间:2020年6月20日-2020年8月16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在今天,技术与全球消费时代围绕物的景观堆积及理论界的物质转向潮的话语论述,人、物、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另一条理解路径?而作为当代拜物教徒的我们,该用何种方式去缝合当代生活由于符号和景观膨胀而造成的断裂?由或者更好的方式是从“恋物”的漩涡中抽离,寻找与物共存之道——“格物”。“格物”而“致知”。再进一步,如何格物?致何知?今天重提这个古老的认知论问题意义为何?由次出发,展览将回归物质与想象力交汇的场所。艺术家、研究者、教育者和建筑师将以实践的方式于此汇集他们的恋物之癖、格物之思。在与物的相处、解构、重构的过程中,他们获得对自然、历史、社会与价值的新认知方式,重新寻找人与物交际之处灵光闪烁的契机。
12
无用之用
三角洲行动之三:建筑在行动
策展人:侯瀚如
建筑师:AtelierBow-Wow (日本)、Didier Fiuza Faustino (法国)、源计划工作室 (中国)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0日-2020年11月15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珠三角地区全情投入全球化,催生了急速的城市化的浪潮,也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激烈转型,广东时代美术馆正是诞生于此一大环境的机构发明。对建筑和城市创作来说,这种城市扩张过程惊人地高速又极具创造力,本质上注重实效,不拘成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实验和发展后,现在正是探索和领会这一特殊的历史转变真正意义及其重要性的时机。另一方面,当下也是展望规划下一个转变的关键时刻。这让我们又一次向更为激进的实验过渡:开放一种“非实效”的可能,探讨“无用之用”的理念和实践。有鉴于此,我们诚邀来自法国、日本和广州本地的三组建筑师——他们都曾在珠三角有所实践——共同发起一个相关的设计项目——一个进行中的展览,最终激发新的交流方式、对话行为和建立社会文化群体。这将为时代美术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其社区公共生活积极缔造者的重要使命开辟一个新的平台。
13
传统的频率
策展人:金炫进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12日-2021年2月7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传统的频率”将研究传统如何在与现代性紧密联系之中被发明和生成,并且受到区域内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历史动荡的何种影响。展览还将探索亚洲传统的矛盾性和解放潜质,重新思考边界以及西方社会的正统。展览并不把传统当作传统主义模式中纯正的文化身份,而是作为一种挑衅的媒介,超越现代主流边界形成的历史时刻。传统不仅是一种冲突空间,它针对亚洲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批判的疑问;同时这一空间让我们得以重新观察和审视亚洲现代化中的世俗性、阈限性和多元性。“传统的频率”揭示了一种无法管治的模式以及对性别复杂性的认知。它质疑文明的发展、习惯暴力以及历史常态对当下的影响和塑造。通过传统这一介质,我们得以思考来自过去的信号如何对当下和未来的宇宙观带来影响。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群
14
胡一川诞辰110周年研究展
策划团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4月-2020年5月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适逢胡一川先生诞辰110周年,广州美术学院拟举办“2020年胡一川诞辰110周年(杭州、北京、广州)系列研究展”。此系列展览活动将以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作为背景参照,以胡一川丰富完整的藏品资源和历史文献资料为主体,围绕其最重要的三个阶段及三所美术院校之关系所展开。一、1925-1937年,杭州与上海:艺术与革命启蒙阶段(中国美术学院);二、1937-1953年,延安与北京:抗战与解放建设阶段(中央美术学院);三、1953年后,武汉与广州,新中国美术教育开拓发展阶段(广州美术学院)。有鉴于此,我们将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合作,以各阶段人生主题为展览导向,分别在北京、杭州和广州举办历时两年、三地合作研究的胡一川系列展览。
15
战后语境的重构:关于四个纪念抗战胜利木刻展的展览
策划团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9月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展览起源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近期入藏的一批珍贵的抗战木刻作品,这批作品直接来源于抗战胜利后重要的几个全国木刻展览:抗战八年木刻展览(1946年,上海)、全国木刻流动展(1947年,宁波)、全国木刻展览会(1948年,北京)、第四届全国木刻展览会(1948年,上海)等。此次展览将别开生面,利用这批珍贵而有限的收藏及其对应的历史文献、图片,由此关涉新中国美术史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串联起一个纪念抗战胜利的木刻展览史。可以说,此次展览正是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
16
麦金托什的投影: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策划团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020年4月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SA创立于1845年,是英国最古老的,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独立艺术院校之一,被列为英国顶级专业视觉艺术教育机构。该学院的绝大多数教职人员不仅是教师,还是各自领域内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家。该校造型学院培养毕业生已在过去10年中被多次被特纳奖(Turner Prizes)提名和并有三人成果获得该项大奖。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已展开硕士研究生国际合作课程教学,推进了华南地区的高等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探索,本次展览也是国际校际交流的合作项目之一。参展的35件(组)作品来自格拉斯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26位教师,他们中的很多人享有艺术殊荣,包括透纳奖入围者、约翰莫尔奖获得者等,这批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欧洲当代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前沿生态及生动侧面。
17
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
策划团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
展览时间:2020年4月-2020年12月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将以去中心化的策展理念展开系列研究性展览及综合性大展,包括华南与东南亚的社会参与式艺术,缅甸影像及研究,华南与东南亚现代美术教育,以及一个开放的策展团队共同策划的大展。作为在 “新美术馆学”思潮及理论框架中的策展实践,将以多元互动,开放思维、对话交流、意义诱发与生成等的角度,打开“泛东南亚”地区在不同历史层垒、地缘政治、权力板块挤压中的现实,作为同样身处多重边缘状态中的当代艺术反思的起点,打开亚洲及全球范围非欧美地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位思考与叙述。
18
赵羡藻摄影展
策划团队:岭南画派纪念馆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020年5月
展览地点:岭南画派纪念馆
赵羡藻先生是美籍华裔摄影家,擅长以黑白摄影语言表达中国传统美学。此次展览,将从自然与人文的维度来考量,把赵羡藻先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香港影像作品所呈现的人文情怀,以及他在自然景象摄影中表达的东方诗意作为主线,探索摄影术中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构成与发展。
和美术馆
19
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开馆大展
主策展人:冯博一
策展人:胡斌、王晓松、刘钢、邵舒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1月-2020年7月21日
展览地点:和美术馆(广东顺德怡兴路6号)
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将以“和”代表“和谐”的核心哲学观与建筑风格落地顺德,此次与建筑落成同期面向公众的开馆展“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开馆大展”,其主题“世间风物”指代人世间的林林总总,人类智慧和自然之物在相互交织中不断影响着世界的面貌。它同时指向这两者:艺术不仅体现、关照着世界,同时也作为丈量世界的尺度而存在。
展览将会分为馆藏作品展和主题邀请展两个部分,前者通过学术梳理以专题展的方式展示家族收藏所具有的史学价值,并与公众分享凝聚在这些作品上一百年来人类视觉文化展现的智慧,设为“风会之变——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展”和“西风渐,东风起——当代艺术作品”两个单元。后者主题邀请展则由三个单元组成:“经验万物”、“‘惟’物质发展主义”、“人间食堂”,作品中体现出的当代艺术思维的特殊性和纵深感,也将从世界当代艺术的角度强化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意义。
20
安藤忠雄 の 艺术人生
策展机构: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上海拾分之壹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021年1月
展览地点:和美术馆(广东顺德怡兴路6号)
从19岁与艺术家们交往以来,安藤忠雄一直在突破建筑师身份的束缚——不断跨越建筑界、设计界、艺术界,跨越角色、时间、空间维度地深入思考,开拓未知的世界。本次展览以“安藤忠雄×艺术”为主轴,在展示安藤忠雄建筑成就的同时,展现其超领域的艺术能量以及跨越世纪的艺术影响力。这将是一次安藤忠雄跳出“建筑师人设”的开创性尝试。
*题图:安藤忠雄《复活》,釉瓷器、粘合剂、彩绘木材,7.2×30.5×16 cm,2018年和美术馆藏
何香凝美术馆
秦琦及东南亚艺术家联展
策展人:崔灿灿
展览时间:2020年4月11日-2020年6月14日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何香凝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当代艺术的研究、展示与交流。多年来,举办过多个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展览,在业界获得很好的口碑。在既有的基础之上,寻找一个独特的角度,再次介入到当代艺术的展览现场,是何香凝美术馆区别于其他艺术机构的立足点之一。通过大量地前期调研准备,充分了解当下的艺术生态,选择具有先锋性、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配合相关的公共教育项目,以达到向公众普及当代艺术的目的。
中外经典动画艺术展
策划人:周斌仲、余湘智
展览时间:2020年7月4日-2020年9月4日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60-80年代,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不仅给广大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世界动画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中国学派”印记。走过了20多年的低谷期,近两年来《大圣归来》《哪吒》等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再次燃起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动画发展的曙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动画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并不特殊。本次展览聚焦于动画发展史上各主要国家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希望通过回顾和观察这些历史足迹,思考和探讨中国动画发展的路径。展览内容包括近60年来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代表性动画作品的美术设计稿、分镜手稿、原版海报、作品视频等。其中更是包括了《哪吒闹海》《山水情》《葫芦娃》《黑猫警长》《天空之城》《龙猫》《多啦A梦》《铁臂阿童木》等经典作品的部分珍贵手绘原稿和赛璐璐片。
此次展览由何香凝美术馆和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联合策划,除了展览之外,还将邀请动画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导演围绕本次展览主题举办一系列的讲座交流活动。
何香凝艺术专题
策展人:易东华
展览时间:2020年6月20日-2020年9月6日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何香凝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始终以研究、展示及推广何香凝的艺术、革命精神为己任。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里,何香凝相关的专题展,既是我馆为观众提供高品质艺术展览的承诺,也是我馆有关何香凝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的持续展示。在有关山水主题、画高人寿、母子合作等之后,2020年的专题展将作为下一个系统专题展的起点,转向有关何香凝交游圈,尤其是二十世纪名家的挖掘和展示。作为何香凝的挚友,经亨颐既是何香凝革命事业上的志同道合,也是媳妇经普椿的父亲,同为寒之友社的成员。因此,无论是从艺术层面,还是社会活动,两人的交往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历史时空,由此观察二十世纪的艺术交往和社会应酬。
山川毓秀
策展人:易东华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0日-2020年11月20日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南宗正脉”的影响之下,江南地域中的娄东、虞山、苏州、常州等区域,各自在董其昌其后或之前形成自身区域的艺术史。因地缘、师承的关系,“娄东”一词,既是风格的象征,也包含着某种地域的特质。前者,因为董其昌与王时敏的关系,构成了“南画”(文人画)在“后董其昌时代”的起点。“四王”“小四王”“后四王”,以及他们的学生,或是追随者,共同塑造了的娄东“风格”。后者,虽限于地界,却因娄东于地理空间上与上海、苏州、常熟等水陆相接,在文学、园林、金石、书画等名家辈出,如徐祯卿、王世贞、张溥、吴伟业、仇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陆时化、毕沅、毕泷、陆增祥等等,他们也由此构成了娄东的“人文风格”。近代以来,从宋文治、朱屺瞻、张石园、陆俨少等,往回追忆,依然隐约可见董其昌以来的“文人理想”,在画史上的流向。处在这样的上下文中,他们一起构成了关于“娄东风格”广义和狭义的讨论,成为了多元的当代观念下,思考、认识文人视觉创作行为的线索之一。
何香凝与北京画坛
策展人:薛良、易东华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7日-2021年1月10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1948年,何香凝回到香港,这一年何香凝七十。她接受中央邀请,与其他滞留香港的民主先进人士,北上参与国家建设,至1972年离世。何香凝晚年二十四年是其一生十分舒心、愉悦的时光,这份喜悦不仅见于她自己的记述,也可佐证于廖梦醒、廖承志的回忆。关于何香凝晚年的艺术创作,“合作画”成为此时期重要的特点。国家崛起的大时代下,何香凝与众多艺术家的创作,其视觉意义已经超越一般意义诗书画的“雅集”。无论是花卉,还是山水,一如收藏于友好协会的《和平颂》巨幅,传统诗书画样式以“集体创作”的行为,呈现出崭新气象。二十四年间,与何香凝有过合作的艺术家,主要是北京地区和江南两个区间,尤其以前者占多数,他们构成了近代美术史的半壁江山。展览的目的希望以何香凝与北京画坛重要艺术家交往圈为线索,通过作品和文献的叙述,把当下与过去连接起来,从而获得历史的同情,理解艺术家的创作与时代之间的关联。
全球华人艺术展
策展人:王晓松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6日-2021年3月14日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全球华人艺术展”是以优秀华人艺术家为邀请对象的大型制度化展览项目。由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倡导发起,先后与原文化部、天津市政府合作,分别在民族文化宫(2014)、天津美术馆(2016)举办了第一、二届。从2020年开始,展览将作为何香凝美术馆的重要学术项目之一,以双年展出的形式呈现。“第三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将结合全球华人的分布情况,在对艺术家艺术成长史、群体现象等综合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勾勒出随着人的流动、交往所带来的世界范围内中华文艺传播、演变的状态。
何香凝在南洋(拟)
策展人:周锦嫦、易东华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12日-2020年12月27日
展览地点:槟城
南洋地区,即今东南亚地区。这片区域自郑和七次下西洋,中国移民即不断进入南洋谋生。无论出于何种现实的动机,华人、华侨在数百年之后,已经是东南亚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驻足南洋,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何香凝有感于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对破坏“三民主义”的不满,决定离国,携名人及自身创作,赴南洋、欧洲,目的为仲恺农工学校筹集经费。此次南洋筹款之行,何香凝受到菲律宾、新加坡、吉隆坡、槟城等地区华人、华侨的支持,不仅组织义卖,也邀请其为南洋女校、华侨中学等做不同主题的演讲。正是基于以上的诸多史实,我馆策划了此次展览,希望以何香凝在南洋的活动为线索,重现孙中山、何香凝等与华人、华侨互动的历史景象。
华·美术馆
28
下一代自然
策划人:杨小玲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日-2020年2月9日
由华·美术馆主办,杨小玲策划的“下一代自然”展览于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2月9日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荷兰NNN(Next Nature Network 下一代自然网络)设计组织的20多组实验和研究成果,集中讨论未来主题下人类对未知的疑惑和解决方案。
荷兰NNN设计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设计和开发(R&D&D)网络,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出版物和活动,激发人们对人、自然和技术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的讨论。这个团体涵盖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宇航员、哲学和人类学家等各领域的先锋人物,他们基于现实问题所开展的跨学科探讨和研发,积极探索我们如何设计、建造和生活在下一代大自然中。“下一代自然”是一个对未来主题进行研究的体验型展览,在务虚的想象和展望同时,又多了些务实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既科幻又真实的未来生活景象。
刘家琨建筑艺术展
策划人:樊林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020年6月
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展览及国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作品被《A+U》《AV》《Area》《MADE IN CHINA》《AR》等出版,并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巴黎夏佑宫及中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
刘家琨的建筑实践关注社会现实、尊重地域文脉、融入现场环境、提炼民间技艺,设计作品体现了当代建筑理念核对传统的精神继承,传达出中国当代建筑罕见的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交融激荡的卓越品质。他的许多作品阐明了中国民众公共生活与城市文化空间相互交织的关系。
未来艺术学
策划人:张海涛
展览时间:2020月7日-2020月11日
近期各种类型的未来艺术展、论坛、讲座以及相关未来的新书不断出版、关于未来的“祸福论”此起彼伏......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将来式;它可以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明天只是未来的一部分,下一秒也是。未来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对于过去和现在,万事万物都有未来。对未来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生存启示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有一门综合学科叫未来学,那么艺术在未来学科中的体现笔者称之为“未来艺术学”。
未来有远近之分,近未来的预见可能带给我们理想愿望的实现,然而未来越远越具有不确定性和神秘感,甚至让人心生恐惧;当然,艺术家也可以批判未来,未来的艺术还可借新的媒介表达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冲突。
共存——瑞典当代设计与行动在中国
策划人:陈淑瑜
展览时间:2020月12日-2021月3日
拟定于2020年12月初开幕的“共存——瑞典当代设计与行动在中国”,所要探讨与呈现的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与之息息相关、由⽆无处不在的设计所导致的局面。这也是⼀个没有人可以置身于外、亦不会因为⼈为设置的种种边界而可以把原因和结果、利益与损害隔离开的局⾯——不无讽刺的是,它既不会因为我们的趋同而变得更好,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差异而变得更糟。这⼀局⾯也意味着,我们可以购买到的任何⼀件设计产品、其本质都与它们将如何转化为垃圾有关、因此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样东西、也早已把我们和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我们唯有在全球与地方的各个层面思考如何共同应对这一局⾯、并付诸于行动,才能在日益真切的危机中寻找到让我们得以共存的未来。
为共存而展开的设计行动,绝不是对“设计引领者”的树立、也不是局限在专业领域内的操作,而是从建立⼀种批判的态度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与他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存在的种种关系;在为设计寻求更开放的定义的同时,让我们透过设计对现实产生更为清醒的认识,并在更大的范围内鼓励更多的人⼀起来做出改变。
32
仿真星系
策展人:顾振清、托马兹·温德兰(Tomazs Wendland 波兰)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10日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Ryszard Kluszczyński《游牧绘画与后景观》提及:数字媒体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数字图像不再指代其外部的现实,它仅提供了它自己。这意味着角色表演被一种呈现代替。随后,图片采用了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指的形式“仿真”,或者如伍迪·沃苏卡(Woody Vasulka)所写“成为数字对象”。
艺术思维与哲科逻辑思维通过不同的途径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万物存在的真知。过去,人类对既往宇宙规律与内在规定性的认知过于依赖一百年前的反映论和近一百年来的存在论。然而,21世纪以来,在人类不断突破既有的宇宙观和人世观局限的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哲学家、科学家的哲科逻辑思维在并行中不断发生交叉、交集、互动、互渗。这种动态化的裂变和聚变,势将激发、震荡出人类知识结构的刷新和认知格局的突破。
我们将以Symularis仿真星系展继续渗透。来自波兰的、代表不同模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八位艺术家,将创造一个多重刺激的空间。它将观看者吸引到感官体验的脉动空间中,模拟彼此的图像,从而产生不断重定向的虚拟现实。我们希望将受众推向未来,或者推向平行世界,进入无视外界的彼此相似的封闭世界,进入Symularis仿真星系。
33
你的生活 我的梦想——啾小组个展
策展人:吴靖
展览时间:2020年3月1日-2020年5月11日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啾小组是成长和工作在深圳的三人艺术家群体。他们的实践大多以城市的快速迁徙与迅速变化作为背景,着重于从90年代后期至今的城市和社区的视觉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他们的作品通常能找到群体共同回忆中的平衡点,以深圳的城市身份为基础探究社会关系和微观经济架构。
本次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的个展《你的生活,我的梦想》是啾小组2019年到2020年持续创作的一个艺术计划。其中,《你的生活》这个现场表演作品是以在改革开放之前作为背景,中国内地上演了“大逃港”;这段历史在上一辈人的口述中栩栩如生。结合现场表演和多媒体,这个作品以工作室拍摄现场的形式呈现一段深港边境的水上追溯。演员、舞者、艺术家们自己、以及观众各皆扮演不同角色,又互有推拉关系。这一场现场表演是此时代背景下,用现代、幽默的方式追溯时代离散的命运。这是一出舞台剧,一次排练,一场派对,又是一次对现实的反向思考。装置作品《好事自然来》是根据Remy Martin XO干邑白兰地的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而创作的。即使在遥远的中国,这句广告词也能让人感受到贵族气质,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风云变幻让这个酒有了更多的含义,如好事=桃花、横财、升官、喜事、幸运等。吉利,顺口,容易记住,也是地位的象征。
*题图:啾小组,《一场游戏一场梦-2》摄影,灯箱100cm x 66.7cm,2019
34
自然机器:算法的生产力——郑达个展
策展人:冀然
展览时间:2020年3月1日-2020年5月11日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风如同数据流穿梭于空间,本地自然风的数据被记录、截取,计算,从而形成数据阵列。我们将其“投喂”给机器,将“自然的风”和“数据的风”并置在同一空间内。作为运算机器的装置作品将自然算法实时再现,映射于不同的机器运行。自主性的技术之物与艺术家、观众在其中形成了更为“平等”的交流。
自然之物与技术之物从物理学视野都可归于物质与非物质特征,当下的科技状态给予物体在“物质”与“非物质”间的互为转化成为可能。展览中的作品主要围绕“算法”和“数据”两个非物质性的主题。当作为创作工具的算法具有其自身的美学,作品的观念和形式则是进一步的美学叠加,是对由媒体机制下形成的具有生产力的模型重建。
艺术与科学都是来自于对人类创造力的再现,艺术家的使命应该是在计算机中心主义媒体系统的“极地绝冷”和“有力想象的温暖”之间寻找平衡。低科技是高科技的“绝冷极地”中可以释放“温暖想象力”的可控手段。运用低科技的技术手段去创作,呈现自然之力成为机器算法之异。
*题图:郑达,DATA POOL,跨媒介艺术装置,2018
35
园林中的人
策展人:沈瑞筠
展览时间:2020年5月-2020年7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在⼈类发展进程中,我们创造科技、⽂化、艺术;建设楼宇和城市给我们带来安⾝之处;提⾼生产力,让我们离开繁重的劳动。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让⼈的生活更美好。在科技极速发展的今天,⼈被速度和⼯具异化。我们创造的东西越多,我们就越迷茫。⼈与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园林中的人”是园林研究的第四个章节。这次除了对造园的形式、技巧和审美的研究以外,我们将通过对园林的研究回归到对⼈的思考。园林是⼈理想的⽣存空间,中国传统⽂化崇尚⼈和⾃然的和谐,天⼈同构的世界观,这样的世界观是如何体现在造园的理念之中?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根据⼈的尺度进行设计?它的布局,材料,工艺等和⼈的⾝体有⼀种怎样的对应关系?中国传统⽂化是如何理解⼈的存在,如何把握⼈和环境的关系?
以园林为切入点,我们将会和3位艺术家——刘建华,何岸以及王思顺⼀起对园林的空间布局和园林中的质感和温度进行⼀次考察,⾛访⼀些不常见的园林以及古建筑,思考园林中的人的尺度。艺术家把在实地考察的感受和认识智慧转化到当地艺术创作中,为展览特别定做3件新的作品,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探讨⼈和⾃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36
郭工吴达新双人展
策展人:暂无
展览时间:2020年7月-2020年9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37
王度个展
策展人: Nicolas Bourriaud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020年11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38
张培力个展
策展人:张培力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底-2021年2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
39
1342°C——刘建华作品
策展人:冯博一、王景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8日-2020年4月7日
这个展览以刘建华如何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寻求链接点的、最新阶段代表性作品为主要展览内容。“1342℃”是烧制陶瓷时相对的最高窑温,它指向刘建华本次个展的作品都是以“陶瓷”为媒介的规定性。我们以往太注重艺术的针对性、作品的符号性,好像只有明确的现实隐喻与象征、批判与揭露才是艺术家、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唯一基础和前提。而在刘建华的这些作品里,表现的不仅是一种“物化”的情结,而是具有了具体的可量度的空间,即以一种非政治化的、普遍风尚和习俗的形式将个人发展、即时满足、追逐变化等特定价值观念,合理化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选择。从而延伸出狭义的陶瓷艺术之外的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领域,并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提供一个个案的视觉文化样本。
40
OCAT青年计划:“做海”的人
策展人:陈柏麒
展览时间:2020年4月25日-2020年6月14日
展览题目之所以为“做海的人”(The Sea Makers),而不是“五彩斑斓的蓝”(Colorful Blue),是因为展览选择的研究对象并非是浩瀚的蓝色世界和其难以追溯和界定的历史,而是活跃于其间的、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作为生命物质本身的“人”。“做海”是伶仃洋上渔⺠对于⾃⼰⽇常⼯作的统称。“做”这个最原始的动词从字⾯上天然地囊括了从事、创想、制造、成为、装扮、举⾏、⽤为和联结等动作,言简意赅地呈现了这些“⽔上⼈”的⽣活内容。
展览将由三个主要命题构成:“以海为家”(空间、场所和地方),“跨海航行”(物质文化与特殊技艺)和“背海靠岸”(海陆思维的相互映照和转换)。这三个命题并非是三段自说自话的“展览结构”,而是互为包含的三个范畴。展览所纳入的艺术家和他们的长期工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对这些命题进行思考,由此,这些工作的集合终将指向一处重叠,即“何以为我们的海洋”这样的底层质问,也将指向三者之外的许多特定状况。
有一个奢望是,通过逐一呈现和阐释这些“做海的人”,我们兴许最终能够有限的抵达那个“他者”被转换的交界处,即最终——做“海的人”。
*题图:何俊彦,再会,香洲渔港(2019)
41
OCAT表演:20年——重写剧场史
策划人:田戈兵
发起:生活舞蹈工作室、纸老虎工作室、组合嬲
时间:2020年7月3日-2020年7月12日
1998年广州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举办了“第二届广东现代小剧场国际展演节”,2005后北京草场地工作站以自治空间形式进行了数年“交叉”表演节和青年编导计划,2008年OCAT深圳馆较早的作为美术馆机构开始美术馆空间的“表演季”项目。虽然2010年以后,在北上广乃至更广大地区有大量独立机构或不同空间介入表演活动现场,而上述三个时间节点依然可以作为研究整理20多年历史的入手事件。
2020年OCAT表演将在“重写剧场史”框架下,以“表演”为核心概念,通过论坛、展览、现场演出及未来的出版,讨论“表演如何取得一种历史维度”以及与20多年社会历史和政治权力空间演进的关联。除了回顾纪念和梳理的意味之外,尝试学术研究上的跟进。
42
南方艺术生态调查报告
策展人:樊林、方立华
展览时间:2020年8月-2020年12月
关于艺术生态,OCAT创始人黄专先生在一次访谈中形象地谈及:“艺术生态就像一座冰川,美术馆、展览和市场是冰面上的东西,研究、教育和基金才是冰架,而我们的生态基本上是一块浮冰。”这段描述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揭示出我们的艺术生态其实危机重重,而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许变得更加驳杂和多线头。在当下重新梳理和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各种驳杂问题,理清及反观行进中的探索实践,形成一种促进机制,也许有利于加固前面所谈及的支撑生态的“冰架”。
“南方艺术生态调查报告”将以“在南方”的线索切入,以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展开,希望对“在南方”的艺术生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探讨。这项计划的视野也将超越“在南方”的地域概念,力图探讨整个艺术生态所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的目的拥有数个面相:存留知识生产的结果,梳理已发生现象的线索,勾勒艺术生态组织的多元层次,建立现象之间的联结。项目最终将以包括展览、系列对话和研究出版在内的方式,描述近年来艺术角色的转变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种种关联,共同勾勒出与OCAT同时期并行于南方的各个艺术机构不同的组织结构、艺术实践、在地性以及增长变化情况。
设计互联
43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
策展团队:设计互联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9日-2020年12月20日
展览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层V&A展馆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出了138件你需要知道的中国设计故事与实践。近百年来,中国现代设计应国家现代化发展而生。在现代化与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设计师试图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应对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等问题上独辟蹊径。他们开创了独特而多元的设计风格,塑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观与层出不穷的时尚潮流,持续探索社会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实现可能。这些多样化的设计意图与价值观,实验与对策,是推动全球范围内创造力、可持续性与社会平等的关键力量。
44
源于自然的时尚
策展人:Edwina Ehrman
展览时间:2019年3月-2020年7月
展览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层主展馆
展览汇聚400年来的近300件时尚设计,探讨了我们如何透过时尚了解并运用自然,时尚产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可持续时尚日常化等问题,并特别新增中国当代时尚设计的前沿作品。
学有缉熙(广州)
45
客厅:徐龍森个展
艺术家:徐龙森
策展人:姚斯青
展览时间:2020年1月3日-2020年3月8日
展览地点:学有缉熙
步入展览空间,可见数捧繁花错落,或寄居于瓶中或无依无傍兀自漫溢,恍若有风使它们摇曳不已,画中最着力的两点是生长之势、盛放之容。花间风,是造物主的密语,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力的强行灌注。徐龙森的花卉有意摒弃了那些富有传统象征意味的植物,也放弃了对具体性的刻画。通过水墨的渲染和漫溢,捕捉到花开最为绚烂的时刻。画中的花花世界,反映的是画家对经验的一种感性改写,执定于初见的无限愉悦与惬意,与穿插其间恍若太古的山水相对成趣。
展览以徐龙森收藏的民国家具打造出“客厅”主题,不仅与艺术家的老上海记忆有关,彰显艺术家中西合璧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地对观者传递友好开放的讯息。
鳌湖美术馆
策展人:王亭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鳌湖艺术村 鳌湖美术馆
艺术节由多项在鳌湖的艺术活动组成。其中在鳌湖美术馆内的展览只有一件作品——新年礼物,由一百多块鳌湖老村的旧门牌、一百多件各色物品以及一套相应的抽奖系统组成。观众将通过抽奖获得鳌湖老村一百多户人家送出的新年礼物。
工人俱乐部
策展人:王亭
展览时间:2020年3月5日-2020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鳌湖美术馆启明学校
本项目由一部在地劳动者参与编剧出演的戏剧和一个摄影展组成。策展人与艺术家将用大量的体验型研究组成对当代普通劳动者的观看图景。工人俱乐部将作为鳌湖美术馆“村商”计划的延伸实践,展开诸多日常活动,制造不同群体间的有效交流。
雏声初引艺术中心
48
方力钧个展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1日-2020年4月20日
展览地点:深圳罗湖美术馆H馆
本次展览以方力钧的版画、陶瓷作品为主。方力钧将木版语言视为 “一种简明、朴素的创作方法”。在他的版画作品中,可复制的“光头”形象、大尺幅画面、散点透视、越来越大胆的线条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而他那一个个看起来坍塌了的陶瓷作品,则是通过湿烧打破陶瓷的完美,用非现实的场景去预演未来人类的生存状况,再一次透过那些迷人而又脆弱的瓷片彰显出深刻的内省特质和来自心灵深处的诘问。
49
物态——皋翔个展
展览时间:2020年5月16日-2020年6月15日
展览地点:深圳罗湖美术馆H馆
与前一代的艺术家相比,中国80后、90后艺术家与国际当代艺术创作更为接近,他们形成的风格与表达更加个人化。如果说上一代艺术家是用外来经验重新植入中国从来没有过的个人主义角度的话,像皋翱这一代80后艺术家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或者本身就是个人主义,他的作品是来自他的生命经验及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他作品中对色彩的处理也突破了绘画客体的色彩原相,大多皆呈现为大块的、凝重冷静的墨灰色、冷灰色。这些是艺术家内心深处对生活、生命、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以及情绪的揉杂。
50
呼吸——魏颖个展
展览时间:2020年7月18日-2020年8月17日
展览地点:深圳罗湖美术馆H馆
“呼吸”是魏颖近年来创作的一部分作品。“呼吸”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是艺术家对当下的世界:社会、自然、室外景致、室内陈设、人的面貌、思想等等的描摹和呈现,同时也包括对当下的“自己”——魏颖本人,这是艺术家最了解也最想直接剖析的母题。
大家艺术博览馆
52
广维交互——科技驱动下的媒体艺术
策展人:车建全、刘姝铭
学术主持:冯峰、管怀宾、HEINZ-NORBERT-JOCKS
策展团队:常倩、陈思雨、杨国锋、周沛文、张伟杰、王雅康、姜苏倩、赵晨阳、黎雪颖、刘悦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2日
展览地点:大家艺术博览馆(东莞)
互联网、高新科技、5G时代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感知方式、交流方式、生存思维和传播方式,历史上仼何一次技术的变革都激发了艺术领域的全面转变,跨学科、跨边界、跨专业的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学科如何交叉?艺术家如何介入新技术和新媒介、生成不确定和无法估量的创新动力和生产力?这是大家共同探讨并寻找行动方案的议题,也是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率先进驻松山湖智谷和大家艺术产业园的动因。
此次展览邀请来自不同学院的新锐艺术家,他们从不同维度介入并回应了媒体时代的想象、情感、哲学思辨和限制,呈现出成长于媒体时代的年轻艺术家对技术与人性张力的探讨,在松山湖这个特殊的场域,期待多层面多维度的交互、由此而引发N次方的连接。
觀空间
53
《时光礼物》互动展
联合出品:漫有引力、觀空间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10日
在城市中央,走进时光空间,开启一份神秘惊喜。一条巨型的鱼,一只高洋的猫,穿过一座仙山,绕过倾泻的瀑布,不经意间闯进一片神秘的丛林,在真实与虚幻之中,想象幻化成天使……这不仅是一场亲子互动艺术展,更是一场思维与感官探寻之旅。
54
《忘》爱美丽个人项目(香港)
策展人:陈观宝
展览时间:2020年3月16日-2020年4月15日
爱美丽的作品就这么简单朴素、干净利落,却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就好比在清晨的花园里,迎着游过婆娑树影的阳光品尝的第一道茶,茶香里弥漫着细腻的虔诚,入口清新甘醇,而当中揉合着恰到好处的孤独与淡淡的忧伤。或许,你品的是千利休茶道里的东方意境与禅之味道。你咀嚼着孤独与忧伤的同时,却治愈了孤独与忧伤。
55
雨海:魔鬼の猫
策展人:陈观宝
展览时间:2020年3月22日-2020年5月21日
雨海的创作天生就是跨界的,他于2013年同步原创潮酷动漫作品以及打造商业IP“魔鬼猫 Zombies Cat”,作品内容多以时尚潮流、戏剧冲突、怪奇实验为主。将其个人的各种生活感悟与奇思妙想通过同一个IP作为传递载体,以简约抽象、视觉独特、配色鲜艳、创意大胆的手法,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脉络。在全球近100家“魔鬼猫”专属体验店以及超过10亿人民币销售额背景下,让我们探寻一次酷潮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56
我对世界喊个话——孙文浩、陈尚昌双个展
策展人:陈观亨
展览时间:2020年8月初-2020年9月下旬
孙文浩和陈尚昌的作品都极具视觉感染力、充满激情以及能对心灵带来深度震撼,他们以表现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带来的畸形、怪诞、矛盾和迷茫的一种呐喊及自我宣泄,在自我的精神疗伤中建立了一套新的价值观体系和评判标准。
57
觀空间五周年特展
出品人:陈观宝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月
观型、观心、观道——觀空间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三观”价值判断标准,在东方哲学体系下秉承学术、青年、时尚的运营理念。2020年迎来创办5周年之际,觀空间以一场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特展,进一步明确20’年代的发展方向……
越众历史影像馆
58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作品回顾展
策展团队:越众历史影像馆
展览时间:2020年下半年(暂定)
展览地点:待定
侯登科是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坐标式人物。他以苦难与尊严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的“现世”主义的纪实影像,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当代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纪录。
作为国内第一个民间的、公益的、以摄影家个人命名的摄影项目奖,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以下简称“侯奖”)致力于推动纪实摄影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充分理解人性,呼唤人类良知与社会公正,并拓展纪实视野。同时,将对传统纪实精神与方式的传承与突破作为基本精神,并鼓励纪实的个性化表达,以帮助纪实性拍摄的摄影作者,推进纪实摄影在中国的发展。
自2007年开展首届奖项评选以来,“侯奖”(每两年一届)已举办了七届,走过了十三个年头。期间,“侯奖”收到无数份来自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们的投稿,累计共有175位摄影师成功入围及提名,最终有19位获得资助。历届“侯奖”所推出的作者、作品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侯奖”一直同行于当代中国摄影发展的进程之中。从2019年起,“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由深圳本土民营美术馆——越众历史影像馆承办。它意味着这一中国摄影界重量级的奖项正式落户深圳。
*题图: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获奖项目,陈荣辉《空城计——中国收缩城市视觉调查》
59
拓荒精神薪火相传——基建工程兵
策展团队:越众历史影像馆
展览时间:待定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广东省宝安县改为深圳市。自1979年年底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队进入深圳参加建设,他们先后承建了特区内最早一批厂房、市政府旧办公大楼、南头直升机场、泮溪酒家、友谊商城、竹子林片区、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滨河大道、盐田港、车公庙片区、高新村、华强北立交等工程。可以说,这支队伍参与建设了整个深圳。基于此,本次展览以“拓荒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作品以及文献记述回顾这段深圳城市发展史和深圳拓荒史。
此次参展的七位摄影师郑中健、何煌友、周顺斌、马树华、杨洪祥、刘对现、赵青均工作、生活在深圳多年。他们的拍摄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其镜头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他们之于深圳,既是亲历者,又是记录者。
*题图:1982年春的某个早晨,原深圳火车站北站,周顺斌摄